查看原文
其他

爱兵如子徐向前:讲战术,就可以少死人,甚至于不死人

唐铭聪 东方红啦 2022-07-03

“身为干部,一定要爱兵。每个干部必须懂得,有了士兵才有干部,不是有了干部才有士兵。在战场上真正冲锋陷阵的,要靠士兵。因此,军队干部要明确树立为兵服务的思想。干部首先是士兵的同志,是士兵的师长,是士兵的表率,是士兵的知心朋友。”

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正是德高望重、质朴谦和、爱兵如子的徐向前元帅。

图为徐向前元帅


徐向前(1901年11月8日-1990年9月21日),字子敬,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。原名徐象谦,大革命失败后,徐向前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,为表明自己为党的事业奋勇向前、永不回头的决心,便将“象谦”改为“向前”。

徐向前心系战士,尊干爱兵,与他们情同手足,深受将士们爱戴。他对人民军队有着深厚的感情,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军队的团结。他既是摘得无数荣誉勋章的威严元帅,又是战士们慈祥亲切的大家长。

历史的指针拨回到20世纪的中国。 

图为徐向前的百宝箱和针线包。和普通战士一样,多年来,他一直利用着这些工具进行修修补补


做人民子弟兵:“你把针线拿过来吧,我自己补”

徐向前平素生活简朴,自己亲手缝补衣裳。女儿徐鲁溪就曾骄傲地说:“父亲是唯一会织毛衣的元帅!”徐向前不仅严于律己,以身作则,还常常对并肩作战的战士、身边的警卫进行语重心长的教导。

1933年,徐向前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四军军长。这年夏天,军队驻扎在川陕根据地。偶然间,警卫员张培真看到了徐向前正穿着一条裂开了口的裤子,便和徐向前商量:“军长,把裤子换下来找老乡帮忙补一补吧。”

徐向前听罢忙笑着摇头,摆了摆手,说:“你把针线拿过来吧,我自己补。”

只见他穿针引线、里外缝合,手法娴熟得很。不一会儿,裤子便缝补好了。张培真见状十分不解:“军长,为什么一定要自己补衣服呢?”

徐向前和蔼地笑了笑:“小鬼,你要记住,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,不是群众的官老爷,自己能做的,都要自己动手,尽量不让群众服侍我们。”

张培真听后深受感动,将“人民的子弟兵”这句话默默记在心底。

左图为徐向前在战争年代亲手织的毛背心

右图为徐向前穿过的粗布棉袄,袖子上补着一块大补丁


徐向前事必躬亲、不骄不躁、尽量不麻烦士兵和老乡的高尚品质,在军中流传,启发激励着无数的将士们——谦虚团结、敬爱百姓。徐向前曾说:“人之贵,在于行,行之贵,在于果。”他将对革命的热忱与期待、对战士的厚望与希冀,润物细声地融入到一针一线的缝补当中。

战术爱兵:“坚持最后五分钟”

1948年初,时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的徐向前指挥军队进行临汾战役,誓要把临汾城“围下来”。

临汾是晋南最大的城市,也是同蒲路南段的枢纽,地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。阎锡山为保住晋南,在蒋介石的撑腰下,不断巩固加修防卫工事,将临汾城修筑成了一座碉堡林立、易守难攻的坚固要塞。

经过多次进攻与商议,徐向前决定使用“土行孙”的战法攻城,从外壕外面开阔地上利用已有的、能掩盖的交通壕,进行挖掘坑道的作业,继而爆破攻城。

图为1947年6月,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的徐向前


“这是一场比顽强、比斗志的极其紧张剧烈的斗争”“是一场啃硬骨头的攻坚战”。激烈的外围攻坚战已经进行了近两个月,挖掘坑道的工作进行得异常艰苦。由于缺乏机器,只能靠人力挖掘。铁锹废了,指战员就用刺刀、瓦茬、手指挖,坑道壁上都是淋淋的血印。坑道狭窄,氧气急缺,越往深处挖,人越喘不过气来,很多战士都昏厥在坑道里,被抢救后仍继续坚持作业。与此同时,敌人三番五次地向我军投放毒气弹、燃烧弹、进行轰炸,部队消耗伤亡大,损失惨重。

敌方的援军还在不断地逼近,战还是撤?进还是退?就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,徐向前亲笔签发了“坚持最后五分钟”的紧急动员令:“当你最严重最困难的时候,也是敌人最严重最困难的时候,常常是当你因困难而决心发生动摇的时候,这恰恰是敌人对胜利感到绝望的时候,这种时机是最紧要的关头,这种时机决定于何方能坚持,何方能熬过这最后的五分钟,何方就能取得胜利,因此我们要坚持最后五分钟!”“争取解放临汾的最后胜利!”

图为徐向前(前)、周士第在临汾前线


1948年5月17日, “临汾旅”昼夜不歇的奋斗终于有了突破,两条100多米的坑道直通临汾城下。时不我待,下午3点,十三纵队用山炮、野炮向大东门地区开炮猛烈轰击;晚7点,随着总攻命令的下达,上万斤炸药燃爆了冲锋的号角。虽然敌方火力强、雷区多,23旅69团的士兵们依然前仆后继,率先登城,奔向“坚持最后五分钟”的胜利。24旅紧跟其后,一举攻下东门城堡。

每夺取一个阵地,我军都遭到敌人的拼死顽抗和疯狂反扑。在其中一块阵地上,我军的一个排迅速应战,战士们肩并肩组成人墙,高声呐喊着“坚持最后五分钟”,能进一尺决不退一寸。直到最后,全排只剩一个士兵,子弹打光了,便怒吼着,搬起石头向敌人砸。

参加过临汾战役的原江苏省军区政委彭勃就曾这样说:“那时,我们只有一个信念:坚持最后五分钟,就一定能胜利。这是徐司令员的教导。”

于是,上下一致,全军一心,对“坚持最后五分钟”深信不疑,不惜任何代价,拼尽一兵一卒,“打不下临汾城不回来”!在顽强抗战了72个昼夜之后,5月18日晨,这座被阎锡山吹嘘为“打不破的铜墙铁壁”的临汾城被攻克。我军以九个旅(只有两个旅有攻城经验)、付出约1.5万人的伤亡,歼灭守敌1个师部、1个旅部、6个步兵团、1个炮兵营,非正规军8个团及其他杂部等,毙伤五千余人,活捉敌守城总指挥梁培璜及其部下近两万人,共计约2.3万余人。至此,我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,解放了整个晋南。

 图为徐向前向八纵二十三旅授予“光荣的临汾旅”奖章


战争结束后,徐向前在总结中说了这样的话:“如果当你们一叫苦,我就动摇决心,我们再一个一个地去攻打,那么就不只是伤亡几十人的问题,而是伤亡几百、成千人的问题了。”“爱兵主要是讲战术爱兵;讲战术,就可以少死人,甚至于不死人。”的确,如果军队一有损伤便中止战斗,进行修整,敌人也会同时苏醒、调整过来,那么我军将要多付出十倍、百倍的疲劳,多牺牲十倍、百倍的生命才能取胜。一鼓作气的战斗命令是徐向前对战士们真正的爱护,对战士生命真正的尊敬。

“不爱征戎儿,岂可执帅印”

徐向前一直对共同革命的战士念念不忘,每每想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士兵,他都感到心裂腹痛,悲伤不已。暮年的他,仍在为将士们退役后的生活保障而四处奔波。

1979年,国务院下发的有关文件中规定各地对牺牲的烈士要给予抚恤,对伤残的战士要酌情安排工作。然而,这项政策却在各地具体执行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。很多战士得到的补助太少,发下来的抚恤金连基本生活都无法维持,甚至还出现了军人佩戴勋章乞讨的情况。

徐向前得知情况后心情十分沉重:“干部战士在保卫祖国的战斗中牺牲和伤残,战后都应给予妥善安置,这是我们的光荣传统,这个问题解决不好,影响军心也影响民心啊!”他随即找到了总参谋长杨得志,请他在军委办公会议上一定要提到这个问题,并研究解决好。徐向前握着杨得志的手嘱咐道:“军队要求不要太高,但地方各级政府一定要负责安置好,可以建议拨专款解决,专款专用。”

军委办公会议后不久,国务院重新下发了文件,规定对伤残军人一定要安排工作,提高烈士的抚恤金。徐向前在幕后为战士们争取福利保障的事,他不愿提及让别人知道,只要战士们退役后的生活问题得到了解决,他就安心了。

图为徐向前元帅题词 


“将之求胜者,先致爱于兵”、“不爱征戎儿,岂可执帅印”,徐向前元帅是真正的帅才,也是真正的伟人。他爱兵护兵的精神彰显出人格的光辉。

参考文献:

[1]江英.徐向前元帅画传[M].成都: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,2007.10

[2]朱东生.谢庆山.徐向前手迹选·纪念铭文[M].北京:解放军出版社,2006.10

[3]政协五台县委员会,人民的公仆——徐向前,2002.10

[4]张麟.马长志.高山魂·徐向前卷[M]. 北京:解放军出版社,2001.06

[5]江靹.肖砚.徐向前[M].成都: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,1993.08


作者:唐铭聪,西南大学含弘学院吴宓班

指导教师:刘志英,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、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,教授,博士生导师

责编:方丹敏

网编:宋莹

监制:方丹敏

东方红啦

推荐阅读




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新媒体矩阵




东方红啦


前线客户端



中国大学生网


前线理论圈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